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7月24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 见习记者 梁之圣)盛夏7月,祁连山北麓的浩门川谷地一片金黄,这是油菜花开了。谷间传来的微风掀起阵阵“金浪”,预示着今年秋天这里将有个好收成。
浩门川谷地所在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,是重要油料作物——北方小油菜的故乡,也是我国著名的菜籽油生产基地。据了解,门源产油菜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、维生素B,油酸、亚油酸含量高,芥酸含量低,不含胆固醇,是加工烹调油的理想原料。近年来,当地积极在菜籽油产业上给政策、造品牌、谋创新,从生产到销售,走出了一条“链”上增值路。
7月22日,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参加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青海主题采访活动时来到青海香满金门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金门源粮油公司”)。一进公司大门,浓郁的油香便扑鼻而来。“相比于其他地区的菜籽油,我们这的油香味更浓郁、炒出来的菜更香,用我们当地话就是‘这清油好、吃着美’。”金门源粮油公司副总经理姚东东说。
早前,门源榨油以小作坊为主。每年秋收后,村里、镇里的油坊就挤满了等待榨油的农户,效率低、产量也不高。为此,门源县通过政策扶持、技术改造补贴等方式,推动油菜籽加工从小作坊向机械化、规模化转型发展。
在金门源粮油公司的加工厂区,有一条自动化的菜籽油生产线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清理、炒籽、压榨、精炼、灌装……从一粒小油菜籽到一桶油,全程都实现了机械化、标准化。“原先在炒制阶段,我们用的是煤,后面在政府引导下,改成了天然气,菜籽炒制过程受热更加均匀、效率更高,油的质量也更好。”姚东东介绍,以前公司一年也就产三四百吨油,但现在年产值已达到上千吨。去年,这家公司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。
如今,越来越多像金门源粮油公司一样的粮油企业从门源的土地上“长”了出来。但好油再香,也怕巷子深。如何让更多人知道、吃到门源小菜籽油?当地的回答是:以品牌化拓销路。
“门源小油菜籽”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之一。2024年,“门源小油菜籽”入选由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发布的“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”,品牌化有很好的基础。
作为门源县菜籽油加工龙头企业之一,金门源粮油公司就围绕菜籽油打造出多个菜籽油品牌,如“大美亹源”“高原花”“张油朗”等。姚东东告诉记者,他们公司的菜籽油产品除了在青海省内销售,在甘肃、宁夏、山东等地也能见到。
最近这两年,该公司还开启了线上直播带货模式。“从一开始的几单到每天线上上万单,现在线上销售额已经占到我们企业总销售额的40%左右。”姚东东介绍,该公司未来还将围绕油菜籽开发油菜蜂蜜、油菜蜂蜜饮品等系列产品,将油菜籽的价值发挥到极致。
目前,门源县的油菜种植面积已超1.8万公顷,全县菜籽油加工企业及作坊达36家,菜籽油产量超3万吨,年产值突破两亿元。除了主产品菜籽油,油菜籽粕成为优质饲料,油菜花产蜜、产花粉,油菜花海带动当地旅游……在门源,与这棵小油菜相关的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名鼎配资-股票配资的公司官网-股票怎么加10倍杠杆-股票配资网官网信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